黄色网址观看-中文日产幕无限码一区日韩专区版-伊人2233-视频一区二区不卡|www.tjhuatu.com

返回頂部

什么是艾灸?為什么艾灸能調理疾病?

分享到:
點擊次數:5421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5日16:16:51 打印此頁 關閉

一、艾灸的定義

艾灸指用艾絨放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與敷貼,借局部溫和熱力刺激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和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達到防病調病的一種外治技術。



二、灸療的作用機制

灸法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其調理效果已被無數臨床實踐所證實。而對其機制的認識,仍是一個未解的迷。目前認為灸療作用機制與以下5個方面有關。


 1.  局部刺激作用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局部溫熱刺激以達到防病調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局部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癥、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2.  經絡調節作用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重要內容,也是灸療的理論基礎。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系,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現代研究表明經絡腧穴具有三大特點:


(1)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  即用同樣艾灸方法選擇一定的腧穴與一般的體表點,其作用是明顯不同的。

(2)經絡腧穴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  經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在穴位上施灸時,影響其多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這種循環感應過程中,它們之間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的結果,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

(3)經絡腧穴對藥物的儲存性  腧穴具有儲存藥物的作用,藥物的理化作用較長時間停留在腧穴或釋放到全身,產生整體調節作用,使疾病得以調愈。


 3.  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調理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4.  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

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值得一提。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病。”可以說,離開了艾,灸療就不存在了。


 5.  綜合作用

灸療作用于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調理作用。


(1)灸療的調理方式是綜合的

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藥物貼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療哮喘,以及以隔附子餅灸腎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經絡腧穴(特定選穴)、藥物諸因素,他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系的,并不是單一孤立的。


(2)調理的作用是綜合的

灸療熱的刺激對局部氣血的調整,溫熱刺激配合藥物,必然增加了藥物的功效,芳香藥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3)人體反應性與治療作用是綜合的

治療手段(灸療)——外因只能通過內因(人體反應性)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相同的灸療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體的反應性各有差異。以上諸因素,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方能發揮灸療最大的效能。

 
上一條:為什么要做艾灸? 下一條:健康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