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址观看-中文日产幕无限码一区日韩专区版-伊人2233-视频一区二区不卡|www.tjhuatu.com

返回頂部

灸后反應與處理方式

分享到:
點擊次數:5365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5日16:41:22 打印此頁 關閉

艾灸療法幾乎無任何不良反應,比針刺療法等更加安全。即使是不了解艾灸的人,也不會因為操作方法不規范而產生壞的調理效果,所以在家中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操作艾灸療法。雖說艾灸很少出現暈灸情況,即使是偶爾產生的灸瘡,也是有助療效提高的,但是在出現此類灸后反應時,應了解基本的處理方法。

 

 

一、暈灸 

 

(一)產生暈灸的原因

 

關于暈灸的原因,常見者有下列幾種:

 1.  體質原因

為最主要誘因之一。體質虛弱,精神過于緊張、饑餓、疲勞,特別是過敏體質,血管神經功能不穩定者。不少無明顯原因的暈灸者,往往可以從體質中找到原因。

 2.  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過強,可致暈灸。所謂過強,因各人情況不一,很難度量比較。

 3.  體位原因

一般來說,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時易發生暈灸。

 4.  環境原因

環境和氣候因素也可促使暈灸,如氣壓低之悶熱季節,診室中空氣混濁,聲浪喧雜等。

 

(二)暈灸的處理

在施灸過程中,偶然出現發熱、疲倦、口干、煩躁等現象,不必過于擔心,可以嘗試活動身體,飲適量溫開水。一旦患者有先兆暈灸癥狀,應停止施灸,將患者扶至空氣流通處。抬高雙腿,頭部放低(不用枕頭),靜臥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適,給予溫熱開水或熱茶飲服。若是重度暈灸,停灸后讓其平臥(如情況緊急,可令其直接臥于地板上)。據臨床經驗,此類患者在百會穴艾灸有較好的效果,灸至知覺恢復,癥狀消退。

(溫馨小提示:灸療結束后,最好能囑患者在診室休息5~10分鐘后始可離開,以防延遲暈灸。)

 

 

二、過敏 

 

(一)產生過敏的原因

 

 1.  體質原因

導致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具有過敏體質,多有哮喘、蕁麻疹史或對多種藥物、花粉過敏史。

 2.  藥物原因

一般指艾灸致敏:可能因為艾葉中含有某些致敏物質。有人曾將溫灸盒蓋的油煙取下,敷于曾因艾灸導致急性蕁麻疹的患者前臂內側,結果10小時后,被敷處發癢難受,并出現過敏性皮疹,證實艾葉中的某些物質確可引起過敏。

 

(二)灸療過敏的處理方法

有局部或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艾灸后幾天內自然消退。在此期間宜應用抗組織胺、維生素C等藥物,多飲水。如兼有發熱、奇癢、口干、煩躁不安等癥狀時,可適當應用皮質類激素,如潑尼松,每日服20~30毫克。情況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三、水皰、灸瘡 

古人認為,灸瘡是治療上的需要,不過要達到調病的目的,不一定要形成灸瘡。

 

(一)產生灸瘡的原因

 

 1.  灸量過大。

 2.  灸瘡是因灸后起皰所致。起皰后被抓破感染,化膿后形成灸瘡。

 

(二)灸瘡的預防與處理

適量控制施灸量,便不致會起水皰;起皰后,要保持局部清潔,小者可不必挑破,5~8天即可自然吸收。發生癢感時,絕對不可抓破。

若水皰大者,可用消毒針刺破水皰,輕輕抽出皰液,用消毒紗布或淡膏藥(如美寶燒傷膏或者綠藥膏等)覆蓋固定,加以保護,直至水皰消失愈合。若偶因不慎擦破時,立即消毒后包扎起來,便不至化膿潰爛。

若發生灸瘡化膿,還要保護瘡面,為避免感染須作適當處理。可以用消毒液、酒精清洗。清洗之后,可用艾益生艾灸儀器溫和灸傷口處,讓傷口保持干燥,促進傷口愈合。

 

  艾心貼士: 

1. 施灸產生灸瘡后為了促進灸瘡的正常透發,可適量食用有助于灸瘡透發的食物,如雞肉、鯉魚、筍、豆類、蘑菇等。當灸瘡開始愈合后,便應當減少此類食物的攝入,以免延長灸瘡愈合的時間。

2. 灸瘡處在化膿期間,應避免重體力勞動。灸瘡受到污染而發炎時,可用消炎藥膏涂敷瘡口,必要時服用消炎藥。瘡口未愈合時飯菜宜清淡,忌食魚、蝦、蟹、鵝、雞、羊肉及辛辣食物,忌煙酒。否則易生痰涎,致病氣滯留,灸瘡不愈。

 

 

、微紅灼熱 

施灸后,患者局部皮膚會有微紅灼熱的現象,這是正常的,無須特殊處理。

上一條:影響艾灸療效的7要素 下一條:艾灸的順序、灸量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