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
在線客服
客服
用戶中心
意見反饋
電話號碼
電話
地五會穴 1.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2. 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后方,第4、5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3. 主調病癥 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小趾向上蹺起,在第4、5跖骨之間可見一凸起肌腱(即小趾神肌腱),在該肌腱的內...
俠溪穴 1.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2. 位置 在足背部,第四、五趾縫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3. 主調病癥 脅肋痛,寒熱,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目外眥痛,頰頷腫,足背腫痛,足趾痙攣,及高血壓,乳腺炎,驚悸,胸脅痛,膝股痛,瘧疾等。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在足背部第4.5兩趾之間連接處的縫紋頭,按壓有...
足竅陰穴 1.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2. 位置 在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3. 主調病癥 偏頭痛,目眩,目痛,耳聾,脅痛,失眠,多夢,熱病,高血壓,肋間神經痛等。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在第4趾外側,由第4趾趾甲外側緣(即掌背交界線,又稱赤白肉際)與下緣各作一垂線之交點處,距趾甲角0.1寸,...
大敦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3. 主調病癥 疝氣,縮陰,陰中痛,月經不調,血崩,尿血,癃閉,遺尿,淋疾,癲狂,癇證,小腹痛,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癥。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行間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3. 主調病癥 1. 中風、癲癇、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青盲、口喎等肝經風熱所致病證; 2. 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等婦科病證; 3. 遺尿、癃閉等泌尿系病證; 4. 疝氣; 5. 胸脅脹痛。 4. 穴位圖 ...
太沖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3. 主調病癥 1. 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口喎等頭面五官病證; 2. 中風,癲癇,小兒驚風; 3. 黃疸、脅痛、嘔逆、腹脹等肝胃病證; 4.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等婦科病證; 5. 遺尿,癃閉; 6. 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7...
中封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3. 主調病癥 疝氣,陰莖痛,遺精,小便不利,黃疸,胸腹脹滿,腰痛,足冷,內踝腫痛。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拇趾上蹺,足背內側上可見以一大筋,其內側于足內踝前下方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
蠡溝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3. 主調病癥 脛部酸痛;月經不調,陰癢,崩漏,帶下,陰挺,疝氣,睪丸腫痛,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小便不利,遺精,足脛酸痛等。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從內踝尖垂直向上4橫指是三陰交穴,再向上約3橫指處,脛骨內側...
中都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3. 主調病癥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疝氣,少腹痛,遺精,泄痢等。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取一標有2等分線的彈性皮筋,將皮筋的兩端分別與內踝尖及脛骨內側踝對齊拉緊,皮筋中點稍下方(約0.5寸)處,即為本穴。 ...
膝關穴 1. 所屬經絡 足厥陰肝經 2. 位置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后下方,陰陵泉后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3. 主調病癥 膝臏腫痛,寒濕走注,歷節風痛,下肢痿痹,腳氣,鶴膝風等。 4. 穴位圖 5. 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或仰臥位。先確定脛骨內側髁下緣的陰陵泉穴的位置,再由陰陵泉向后方1橫指,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